第08章 足少阴肾经

     

    十二经脉 <wbr>( <wbr>下 <wbr>) <wbr> <wbr> <wbr> <wbr> <wbr> <wbr>作者:(搜集)

    足少阴肾经
    【循行】

    《灵枢·经脉》:肾足少阴之脉:起于小指之下,邪走(1)足心,出于然谷(2)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踹内,出腘内廉,,上股骨内后廉,貫脊属肾,络膀胱。

    其直者:从肾上貫肝、膈,入肺中,循喉咙,挟舌本。

    其支者:从肺出,络心,注肺中,循喉咙,挟舌本。

    [本经穴]涌泉(井)、然谷(荥)、太溪(输、原)、大钟(络)、水泉(郄)、照海、复溜(经)、交信、筑宾、阴谷(合)、横骨、大赫、气穴、四满、中注、肓俞、商曲、石关、阴都、腹通谷、幽门、步廊、神封、灵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。

    [交会穴]三阴交(足太阴),长强(督脉),关元、中极(任脉)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(1)邪走——邪通斜。

    (2)然谷——穴在内踝前大骨下,即舟骨粗隆下方。“然骨”即指舟骨粗??

    【语译】

    足少阴肾经:从脚小趾下边开始,斜向脚底心(涌 泉),出于舟骨粗隆下(然谷、照海、水泉),沿内踝之后(太溪),分支进入脚跟中(大钟);上向小腿内(复溜,交信;会三阴交),出窝内侧(筑宾、阴 谷),上大腿内后侧,通过脊柱(会长强)属于肾、络于膀胱(肓俞、中注、四满、气穴、大赫、横骨;会关元、中极)。

    它直行的脉:从肾向上(商曲、石关、阴都、通谷,幽门),通过肝、膈,进入肺中(步廊、神封、灵墟、神藏,彧中、俞府),沿着喉咙,夹舌根旁(通廉泉)。

    它的支脉:从肺出来,络于心,流注于胸中,接手厥阴心包经。

    【病候】

    《灵枢·经脉》:是动则病:面不欲食,面如漆柴(1),咳唾则有血,喝喝(2)面喘,坐而欲起目。如无所见,心如悬若饥状,气不足则善恐,心惕惕如人将捕之,是为骨厥(3)。

    是主肾所生病者:口热、舌干、咽肿,上气,嗌干及痛,烦心,心痛,黄疸,肠澼(4) ,脊、骨内后廉痛,痿、厥(5),嗜卧,足上热而痛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(1)漆柴——形容病者面色黄黑无光泽。

    (2)喝喝——为气喘声.

    (3)骨厥——肾主骨,指本经脉所过部出现的证候。

    (4)肠澼——澼音僻,肠间水也。此处指泄泻病证。

    (5)痿厥——痿,主要指下肢痿弱;厥,逆冷。

    【语译】

   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:饥饿而不想进 食,面色黯黑象漆柴(炭),咳嗽痰唾带血,喝喝气急,刚坐下就想起来,两目视物模糊不清、心象悬空而不安,有如饥饿之感;肾气虚的容易发生恐怖、心中怦怦 跳动,好象有人要捉捕一样;这还可发生为“骨”方面的深部的气血阻逆,如厥冷、麻木、痠痛等症。

    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“肾”方面所发生的病症:口热、舌干燥、咽部发肿、气上逆、喉咙发干而痛、心内烦扰且痛、黄疸、腹泻、脊柱、大腿内侧后边痛、萎软、厥冷、喜欢躺着,脚心发热而痛。

    足少阴络脉
    【循行】

    《灵枢·经脉》:足少阴之别,名曰大钟。当踝后绕跟,别走太阳;其别者,并经上走于心包下,外贯腰脊。

    其病:气逆则烦闷;实,则闭癃;虚,则腰痛。取之所别也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(无)

    【语译】

    足少阴络脉,名大钟。在内踝后绕行足跟,走向足太阳经;其支脉与本经相并上行,走到心包下,外行通过腰脊部。

    其病症:脉气厥逆,可见心胸烦闷。实证,见二便不通;虚证,见腰痛。可取足少阴络穴治疗。

    足少阴经别
    【循行】

    《灵枢·经别》:足少阴之正,至腘中,别走太阳而合,上至肾,当十四椎出属带脉;直者系舌本,复出于项,合于太阳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 

    【语译】

    足少阴经别,从本经脉在腘窝部分出后,与足太阳经别相合并行,上至肾脏,在十四椎(第二腰椎)处分出来,归属于带脉,其直行的继续上行,联系于舌根,再出来到项部,仍归入足太阳经别。

    足少阴经筋
    【循行】

    《灵枢·经筋》:足少阴之筋,起于小指之下,入足心(1),并太阴之经,邪(斜)走内踝之下,结于踵,与足太阳(2)之筋合,而上结于内辅骨之下,并太阴(3)之经而上,循阴股,结于阴器,循膂内挟脊(4),上至项,结于枕骨,与足太阳之筋合。

    其病:足下转筋,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,病在此者,主痫瘛及痉(5),在外者不能俯,在内者不能仰,故阳病者腰反折,不能俯;阴病者,不能仰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(1)入足心——三字原无,据《甲乙》补。

    (2)足太阳——三字原文为“太阳”二字,据《太素》改。

    (3)太阴——此指足太阴。

    (4)循膂内挟脊——原作“循脊内挟膂”,据《甲乙》改。

    (5)痫瘛及痉——痫,音闲,癫痫;瘛音赤,同瘈,瘈疭,抽搐之义;痉,痉挛强直。

    【语译】

    足少阴经筋,起于足小趾下边,入足心部,同足太阴经筋斜走内踝下方,结于足跟,与足太阳经筋会合;向上结于胫骨内髁下,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行,沿大腿内侧,结于阴部,沿膂(脊旁肌肉)里夹脊,上后项结于枕骨,与足太阳经筋会合。

    足少阴经筋发病,可见足下转筋,所经过和所结聚的 部位,都有疼痛和转筋的证候,病在足少阴经筋,主要有痫证、抽搐、和项背反张等证,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,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,背为阳,腹为阴,阳筋病,项 背部筋急,而腰向后反折,身体不能前俯,阴筋病,腹部筋急,而身不能后仰。

    足少阴肾经动画:http://www.tcm100.com/tools/JingLuoFlash/shenjing.sw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