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老之术

黄老之术-帝王之术

黄老之术:中国战国时的哲学、政治思想流派。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,故名。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,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,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,并兼采阴阳、儒、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。

 一种政治思想如果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,对政治无疑作用不大。但黄老之术在秉承道家思想的同时,发展成为具体的政治手段,这就给黄老之术被倡导提供了可能性。

  黄老之术的兴盛还离不开政治人物的倡导,比如窦太后干政数十年,结果景帝、武帝、诸窦氏不得不读黄帝、老子,尊其术。还有,就是教科书里讲到的当时百业待兴,在这种情况下,无为而治就显的比较有吸引力。

黄老之术将道统放在政统之上。道家之学,以道、自然为思想的最终依据,又把人即个人生存的合理性上通于天。(吕氏春秋这里比较有意思。包含百家,当然也含养形贵生之说。它把个人的价值取向放在了社会之上或者至少是平等,因为二者都是取法于天,并列关系。)这无疑对世俗权威产生消解意味。在君主政治和社会规范之上存在一个价值更高的天道,而这个天道又是由知识阶层来把握,当然君王会不爽了。况且知识分子以天道为凭借,有道则现,无道则隐,游离专制王权之外,确实是要被体制消灭的对象。黄老之术中还有一些比较自由的观念对抗着体制思想,最典型的就是老庄并举。庄子是个典型的反体制人物,如逍遥、如齐物,使淮南子有很明显的反中心、反一尊、追求自由的思想。特别是主张因时而异,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,这将天下一统的意识形态、中央集权置于何处。最后,淮南王的结局无疑象征着黄老之术的最终没落。前122年,刘安自杀,王后、王子徙诸所,与谋反者皆诛,国除为九江郡,列侯、两千石、豪杰数千人,皆以罪轻重受诛。……儒学代替黄老之术何尝不是一个血腥的过程。自此之后,黄老之术就离开了意识形态的中心。

  黄老之术有它的用武之地,但很快君王就湮没了它的终极价值依据。天取代了道,而天很快又被天子放在了幕后。人们在不经意间放弃了追问其合理性来源的思想权力。